蚂蚁圈 >地图 >试题 >

数学应用题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

时间:2024-08-05 作者:蚂蚁圈

相关推荐

为了解答您的疑惑编辑为您准备了一篇权威的“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建议收藏本文以备参考。撰写文档需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范文在文章写作中是一个很有用的助手,模仿范文的写作框架需要注重细节如掌握合理的段落分布过渡等。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

×项数÷2

其中:项数=(末项-首项)÷公差+1 [同植数问题]

数特征、用0-9尝式

算平分数、找重复数、尝式

、、,分别看末一、二、三位;

13看末三位与前几位之差。

不同就用逐一调整法。

余数相同的两数之差,一定是除数的倍数、公倍数

;总量差÷份数差=每份数

÷段长(每段长)+1 [同高斯中的项数]

÷效率和=合作时间

9、相遇问题:路程和÷速度和=相遇时间 [同工程问题]

÷速度差=追击时间 [同平均数问题]

火车过桥问题:路程=桥长+车身长,然后同相遇或追击问题

和÷(倍数+=每倍量 (和+差)÷2=大数

年龄问题:随着年份的变化,年龄和变大,年龄倍数变小,但年龄差不变。

然后用“和倍、差倍、和差”问题的方法解答

÷(兔腿-鸡腿)=鸡只数

也可用列举法、方程法、消元法、砍足法

盈亏问题:总量差÷每份差=份数,总的差=盈-盈或“亏-亏”或“盈+亏”

周期问题:列举找规律、分组求余数。

页码问题:字数=1×9+2×90+3×900+……

拆数问题:两个数和不变时,拆开的数差越小,积越大。N个数拆开3越多,2越少,积越大。分数拆开可用“一分为二”的方法。

新运算问题:找出规律,分步计算

牛吃草问题:总草量的差÷天数差=每天生长的草量

总草量-N天生长的草量=原草量

逻辑推理:列表、假设、推理、排除、再假设

抽屉原理:搭配种类求抽屉数、最坏打算求平均数;平均数=保证值-1

苹果个数=抽屉数×平均数+1

=N……(余),抢余数,奏因数(小+大),必胜

容斥问题:语数AB两个量交叉,A+B-重复量=原班量;

语数外ABC三个量交叉,A+B+C-两两重复量+三者重复量=原班量

综合分析:数奥题是在数学基本题上的一种变化,大致可分为三类:

(1)某某和÷某某和=某某;某某差÷某某差=某某

(植树问题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好解答应用题的正确解法,将是重要一环.在教学中,从一年级开始,把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讲明白,把类型分清楚,使学生清晰理解和掌握各种类型中的数量关系,将是关键的一环。也是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的重要一步。

在小学教学基本类型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中,可分为十一种:加法2种;减法3种;乘法2种;除法4种。现分述如下:

一、加法的种类:(

1.已知一部分数和另一部分数,求总数。(求和用加法)

例:小明家养灰兔8只,养白兔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一部分数(灰兔和另一部分数(白兔。求总数。

也就是求8与4的和。

列式:答:(略)

2.已知小数和相差数,求大数。(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用加法)

例:小利家养白兔4只,灰兔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小数(白兔和相差数(灰兔比白兔多,求大数(灰兔的只数)。也就是求比4多3的数。

列式: 答:(略)

二、减法有3种:

1.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求剩余用减法)

例:小丽家养兔12只,其中有白兔8只,其余的是灰兔,灰兔有多少只?

想:已知总数(,和其中一部分数(白兔,求另一部分数(灰兔有多少只?)也就是求剩余部分。

列式:

2.已知大数和相差数,求小数。(即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

例:小强家养白兔。养灰兔多少只?

想:已知大数(白兔和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求小数(灰兔有多少只?)(即求比

列式:

3.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或少多少)

例:小勇家养白兔

想:已知大数(白兔和小数(灰兔,求相差数。(白兔比灰兔多多少只?或灰兔比白兔少多少只?)

列式:

三、乘法有2种:

1.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

例:小利家养了6笼兔子,每笼4只。一共养兔多少只?

想:已知每份数(和份数(,求总数(一共养兔多少只?)也就是求6个4是多少 。用乘法计算。

列式:

2.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

例: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灰兔有多少只?

想:白兔有8只,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2倍,也就是说:灰兔有白兔只数两个那么多,就是求2个8只是多少?

列式:

四、除法有4种:

1.已知总数和份数,求每份数。(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

例:小强有15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平均每盘放几个苹果?

想:已知总数(,份数(放。求每份数(每盘放几个?)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每份是多少。

列式:

2.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份数。(求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数)

例:小强有15个苹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想:因为已知总数(和每份数(求可以放几盘?也就是看25里面有几个5,就可以放几盘?

列式:

3.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例:小勇有15个苹果,有5个梨,苹果的个数是梨的几倍?

想:看苹果的个数里面有几个梨的个数,就是梨的几倍。即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列式:15÷5=3

4.已知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这个数。

例:小勇有15个苹果,是梨个数的3倍,有梨多少个?

想:苹果的个数是梨的3倍也就是苹果里面有3个梨的个数,求梨的个数,也就是把15平均分成3份,求一份是多少。

列式:

综上所述,把千变万化各种内容的应用题按照其数量关系所特有的内涵和外延概括出各自的规律。使学生认识了应用题中的各类数量关系的`规律,并掌握各自解题规律。反过来根据这些规律性准确而迅速地化解应用题。使知识转化为能力。这样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为今后解答复合应用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但是如果学生学到三年级,一步简单应用题已经学完了,教者不能及时地以不同的数量关系的规律性、系统性加以总结和指导,学生仍按感性认知,对各类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概念只有模糊认识。那么在解题时就会出现:遇到“比……多……”就用加法来计算;遇到“比……少……”就用减法来计算;或有“倍”字的题就用乘法来计算的混淆观念。如果能为学生分清应用题的数量关系的类型,如果出现上述问题时,教师可以从规律上加以指导:“你用加法来计算,想一想你算的这道(或这步)应用题是属于哪一类加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因为加法只有,如果你对不上类型,你一定是算错了。”

在教学两步或两步以上复合应用题时,也要时刻强调:解答复合应用题的每一步都离不开上述十一类的数量关系。虽然世间的事物千变万化,但是在“+、-、×、÷”这四种运算中,数量之间的关系都不会离开上述某一个类型。只有清晰地掌握这十一种关系,才掌握了解题的规律。例如:

同学们植了350棵树,其中200棵是松树,其余全是杨树。松树比杨树多植多少棵?

分析:这是一道有两个已知条件的两步计算。三年级学生刚接触很容易与一步应用题的解法相混。那么只有学生清晰地掌握了基本类型中的“已知大数和小数,求相差数。”这一类数量关系。教者可以从问题入手,应用“分析法”来引导:(。(与小数(杨树的棵数)](已知。小数(杨树的棵数)不知道。必须先求出杨树有多少棵?]

这样就顺理成章地找出解答本题的关键一环——中间问题:杨树有多少棵?

解题:

(1)杨树有多少棵?

想(说算理):已知总数(和一部分数(,求另一部分数(杨树的棵数)[用减法来计算]

(2)松树比杨树多多少棵?

想(说算理):已知数(和小数(求相差数,(用减法来计算)

从上面明显看出: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解答应用题的方法,首先必须使学生清晰地掌握以上十一种数量关系。在解答复合应用题时,每一步都离不开这种关系。虽然应用题的内容千变万化,但是在“+、-、×、÷”四种运算的过程中,每一步的数量关系都不会离开上述十一种关系中的某一种。只有让学生清晰地掌握了这十一种数量关系,才能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规律。才能达到高屋建瓴,纲举目张的作用。

同时,教学应用题的解法时,尽量引导学生运用线段分析图示之,使学生有了第一感知印象,达到数形统一。并要教给学生“综合分析法”等思考方法。这使学生对解答一般复合应用题就不会望而怯步,而会学趣盈然,解答起来,得心应手。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3)

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六(1)班今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

1、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生研究信息。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求这一问题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提供六(1)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有的学生应用份总关系来思考解题方法(30: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份。男生分到:2053,女生分到:(2052);有的学生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男生分到:30:20=3:2,20;女生分到:20);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男生分到:设男生分到X个,=,X=12;女生分到:20-12=8个)。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如当学生没有化简30:20,直接1列式时教师可以问:观察一下,30:20是最简整数比吗?1可以怎样?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辑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

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可以根据份总关系来思考;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也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来思考),也进一步掌I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1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用味。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驭自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人无模式境界,使学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4)

教学改革至今日,我们不能不思考这样一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应用题占用大量教学时间,却还是成为导致学生学习分化的主要内容,应用题也仍是学生眼中的“头痛题”?问题出在哪?本人通过大量的听课调研,发现我们大部分教师在应用题教学时采用的模式是:

这样“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教学活动封闭,应用题题材内容的组织呈现是定向的,教学活动是定向的,教师仍普遍采用一问一答的讲解;二是教学目标封闭,往往以“会解题”为首要目标,注重解题技能、解题技巧的训练,忽视应用意识、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创新精神的培养;三是题材内容封闭,往往是人为编造,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缺乏时代气息,缺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与沟通。学生仅仅是模仿解题,没有选择的权利,没有思考想象的机会,更没有主动探究、创新思维的时间与空间。教学过程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严密性,追求答案的唯一性。

我们大家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习是人的终身教育的起始站,学习数学不应仅仅是为了获取有限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教学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习自行获取数学知识的方法,学习主动参与本领,获得终身受用的可持续学习的发展性学力,即让学生学会学习,为他们将来走向社会和终身学习打下基矗由此,“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应是我们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

基于以上认识,本人在教学实践中,在理论指导下,逐步建立“小学数学应用题课堂教学新模式”,其基本操作流程为:

下面以“按比例分配的应用题”教学为例,对这一操作流程予以阐释。

这一教学环节包括两方面的任务:一是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自己提供(或师生共同提供),呈现与问题有关的材料,并提出相关问题;二是激发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兴趣。

我们知道,教材中的应用题较多的是经过数学处理的“形式化”常规习题,远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许多学生在它面前自信心受到伤害,长此以往学生不但对应用题产生恐惧心理,也会丧失运用数学知识解决身边所发生的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喜欢充满乐趣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所以有必要对教材中应用题的选材,作一下改编。教材的编写是面向各地学生的,但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我们可以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书本上的应用题改编成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创设一定的情境呈现给学生。这种情境可以是一幅生活图景,也可以是图表、对话、文字叙述,甚至漫画等形式呈现数量关系。这样的教学可以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中感知数学,激发他们对应用题的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积极性,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逐步形成良好的应用意识。

例如:呈现材料,提出问题。可以这样设计:“六(l)班今天要上体育达标训练课,要求分两组进行投掷垒球训练,即男生、女生各一组,老师准备了20个垒球,你认为怎样分较合理?学生提出两种意见:一是平均分即男、女生分到同样多的垒球;二是按人数多少分,即人多分到的垒球多,人少分到的垒球少。通过讨论、争议取得共识:按人数分较合理。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男、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学生感到面临的问题的确是他们自己的问题,从而产生了解决问题的心向,主动地参与探索,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习数学知识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也就是说,学生学习数学只有通过自身的操作活动和主动参与才可能是有效的。因此,在这一学习新知的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是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带着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去。这一环节的学习可以细化为两个步骤:一是独立尝试探索;二是合作交流探究。

1.一独立尝试探索。

我们知道,真正的数学学习不是对于外部所授于知识的.简单接受和累积,而是主体主动的建构。因此,即使就同一数学内容的学习而言,不同的个体也完全可能由于知识背景和思维方法等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思维过程。由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注意各个学生的特殊性,放手让学生自己决定自己的探究方向,选择自己的方法,独立地进行探索。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其成绩,帮助他们必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调整;当学生获得初步结果时,教师又应督促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不应成为“救世主”,把解决问题的方法、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作过多的提示讲解,而应成为一个鼓励者和有益的启发者--提出适当的问题,启发学生思考,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如:学生研究信息。思考:已有的信息是否理解?能否解决男生、女生各分到多少个垒球,求这一问题还需要了解什么信息?(教师在学生思考后提供六(l)班男生30人、女生20人的信息)接着各自独立思考,提出解题设想。有的学生应用份总关系来思考解题方法(30:

20=3:2,即是男生3份,女生2份,共5份。男生分到:20÷5× 3,女生分到:

20÷5×2);有的学生运用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方法来思考(男生分到:3O:20=3:2,20×;女生分到:20×);有的学生运用正比例关系来解(男生分到:设男生分到X个,=,X=12;女生分到:20-12=8个)。当然也有一些学生碰到了一些障碍出现一此错误或不合理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反思探究过程。如当学生没有化简30:20,直接1列式时教师可以问:观察一下,30:20是最简整数比吗?1可以怎样?从而促使学生去思考、分析。

2.合作交流探究。

未来社会已辑来越注重个人能否与他人协作共事,能否有效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能否认真倾听他人的意见,能否概括和吸取他人的意见等。因此,学校教学必须加强对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引导学生合作和讨论,可以使他们相互了解彼此的见解。不断反思自己的思考过程。同时对其他同学的思路进行分析思考,作出自己的判断,从而使自己的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既达到增强学生合作精神的目的,又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自我分析、自我调整等认知能力。

如: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提出了解题设想。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使学生体会到:同一个数学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式,相互之间受到有益的启发。通过讨论还能披露谬误,及时纠正学生在数学思维活动中的偏差。这样学生既知道了不同的解题思路、策略(可以根据份总关系来思考;也可以根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也可以根据正比例关系来思考),也进一步掌I握了“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促使学生不仅丰富自己的理解,又有利于学习的广泛迁移。

在独立探索和合作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结合一些外显的动作行为阐述自己的探究过程和得出的结论,使教师以及学生相互间了解他们真实1的思维活动,及时肯定其中的闪光点予以表扬和鼓励,使他们体验成功的愉悦,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以争取新的更大的成功。同时,因为任何真正的认识都是以主体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由于受到知识经验欠缺等限制,总会出现一些错误,但我们应知道,其中一定具有“内在的”合理性,我们不应对此采取简单否定的态度。而应鼓励引导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和自我检查、自我反省,逐步体验成功。我们必须坚信:学生学习数学通过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主动参与,必能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

同时,研究信息、主动探究是学生发散思维的过程,为使学生主体的认知结构更趋向稳定和加强,使主体对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和深刻,因此,在充分发散的基础上,教师应诊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每一个“成功点”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并尽可能及时地让学生表达出来,及时地总结、归纳,使这些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及时纳入到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中去。

在主动探究,归纳总结的基础上,让学生运用所理解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对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和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相互作用,把新知识纳入(或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地迁移和运用。

如:在学生掌握了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后,设计这样的习题“蔬菜专业户王大伯有一块地,面积是2400平方米,要种一些蔬菜,请你帮忙出出主意,种哪些蔬菜?按什么样的比例来分配?并算出各种蔬菜的种植面积。”

这样的应用题,由于问题情景是开放的,条件是开放的,解题策略也是开放的,对学生富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和大胆想象,同时让学生体会到应用题的应用味。

我们认为,采用这一教学模式实施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的主动性、民主性、自由选择性、合作性和发展性等时代特征,有利于把学习数学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造能力。需要说明的是:我们研究课堂教学模式目的是为教师提供一种以教学理论支撑的概括化的教学原型,以利于教师在运用模式及自己的教学经验组织教学时,达到对课堂教学结构驾驭自如,并能对模式变型,或创造出新的教学模式,最后进人无模式境界,使学生由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5)

1. 3台织布机32小时织布72米,平均每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多少米?

2. 植物园里松树的棵数是柳树的67,柳树的棵数是杨树的25,松树有120棵,杨树有多少棵?

3. 列式计算。

(1)一个数的34是30的25,求这个数。

(2)甲数的12和乙数的8倍相等,甲数是10,乙数是多少?

4. 图书馆有文艺书600本,是科技书本数的43倍,教辅书的'本数是科技书的 。图书馆有教辅书多少本?

5. 四年级有三好学生30人,是全年级人数的16,四年级学生人数占全校总人数的29。全校有学生多少人?

6. 一辆汽车行驶92千米用汽油925升,用35升汽油可以行驶多少千米?

7. 有一块三角形铁皮,面积是35平方米,它的底是32米,高是多少米?

8. 王华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从家去学校,16小时行了全程的23,王华家离学校多少千米?

举一反三,应用创新,方能一显身手!

9. 小虎是个粗心大意的孩子,在做一道除法算式题时,把除数56看成了58,算出的结果是120,那么这道算式的正确答案是多少?

3. (1)30×25÷34=16  (2)10×12÷8=40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6)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7)

1.图解分析法这实际是一种模拟法,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针对性,数学教学中运用得非常普遍。

如工程问题、速度问题、调配问题等,多采用画图进行分析,通过图解,帮助学生理解题意,从而根据题目内容,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解之。

2.亲身体验法如讲逆水行船与顺水行船问题。

有很多学生都没有坐过船,对顺水行船、逆水行船、水流的速度,学生难以弄清。

为了让学生明白,我举骑自行车为例(因为大多数学生会骑自行车),学生有亲身体验,顺风骑车觉得很轻松,逆风骑车觉得很困难,这是风速的影响。

并同时讲清,行船与骑车是一回事,所产生影响的不同因素一个是水流速,一个是风速。

这样讲,学生就好理解。

同时讲清:顺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加上水流的速度;逆水行船的速度,等于船在静水中的速度减去水流的速度。

3.直观分析法如浓度问题,首先要讲清百分浓度的含义,同时讲清百分浓度的计算方法。

其次重要的是上课前要准备几个杯子,称好一定重量的水,和好几小包盐进教室,以便讲例题用。

如:一杯含盐15%的盐水200克,要使盐水含盐20%,应加盐多少呢?

分析这个例题时,教师先当着学生的面配制15%的盐水200克(学生知道其中有盐30克),现要将15%的盐水200克配制成20%的盐水,老师要加入盐,但不知加入多少重量的盐,只知道盐的重量发生了变化。

这样,就可以根据盐的重量变化列方程。

含盐20%的盐水中,含盐的总重量减去原200克含盐15%的总重量,就等于后加的盐重量。

解此方程,便得后加盐的重量。

相关例题:

1.某中学七年级学生外出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果每辆车坐45人,那么有15个学生没车坐;如果每辆车坐60人,那么可以空出一辆车。

问共有几辆车,几个学生?

2.福建欣欣电子有限公司向工商银行申请了甲、乙两种贷款,共计68万元,每年需付出利息8.42万元.甲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12%,乙种贷款每年的利率是13%,求这两种贷款的数额各是多少?

3.某服装厂要生产一批某种型号的学生服装,已知3米长的布料可做上衣2件或裤子3条,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为一套,计划用600米长的这种布料生产,应分别用多少布料生产上衣和裤子才能恰好配套?共能生产多少套?

4.某商场按定价销售某种电器时,每台可获利48元,按定价的九折销售该电器6台与将定价降低30元销售该电器9台所获得的利润相等.求该电器每台的进价、定价各是多少元?

5.一张方桌由1个桌面,4条桌腿组成,如果1m3木料可以做方桌的桌面50个或做桌腿300条,现有10m3木料,那么用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面,多少立方米的木料做桌腿,做出的桌面与桌腿,恰好能配成方桌?能配成多少张方桌.

6.甲、乙二人在上午8时,自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上午10时相距36km,二人继续前行,到12时又相距36km,已知甲每小时比乙多走2km,求A,B两地的距离.

7.某中学组织学生春游,原计划租用45座客车若干辆,但有15人没有座位;若租用同样数量的60座客车,则多出一辆车,且其余客车恰好坐满,已知45座客车每日每辆租金为220元,60座客车每日每辆租金为300元.试问:

(1)春游学生共多少人?原计划租45座客车多少辆?

(2)若租用同一种车,要使每位同学都有座位,怎样租车更合算?

8.光明中学9年级甲、乙两班为“希望工程”捐款活动中,两班捐款的总数相同,均多于300元且少于400元,已知甲班有一人捐6元,其余每人捐9元;乙班有一人捐13元,其余每人捐8元,求甲、乙两班学生总人数共是多少人?

9.晓跃汽车销售公司到某汽车制造厂选购A、B两种型号的轿车,用300万元可购进A型轿车10辆,B型轿车15辆,用300万元也可以购进A型轿车8辆,B型轿车18辆.

(1)求A、B两种型号的轿车每辆分别为多少万元?

(2)若该汽车销售公司销售1辆A型轿车可获取8000元,销售1辆B型轿车可获利5000元,该汽车销售公司准备用不超过400万元购进A、B两种型号轿车共30辆,且这两种轿车全部售出后总获利不低于20.4万元,问有几种购车方案?在这几种购车方案中,该汽车销售公司将这些轿车全部售出后,分别获利多少万元?

1、被动学习。

许多同学进初中入后,还像小学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主动权。

表现在不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学不得法。

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

也 有的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不重视基础。

一些“自我感觉良好”的同学,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学习与训练,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陷入题海。

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4、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不适应数学学习要求。

初二阶段是数学学习分化最明显的阶段。

一个重要原因是初中阶段数学课程对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要求有了明显提高。

而初二学生正处于由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向以 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过渡的又一个关键期,没有形成比较成熟的抽象逻辑思维方式,而且学生个体差异也比较大,有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快一些,有的则慢一些, 因此表现出数学学习接受能力的差异。

除了年龄特征因素以外,更重要的是教师没有很好地根据学生的实际和教学要求去组织教学活动,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 法,促进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提高学习能力和学习适应性。

1、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动力,学生如果能在学习数学中产生兴趣,就会形成较强的求知欲,就能积极主动地学习。

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途径很多,如让学生积极 参与教学活动,并让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创设一个适度的学习竞赛环境;发挥趣味数学的作用;提高教师自身的教学艺术等等。

(1)加强学法指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反复使用的方法将变成人们的习惯行为。

什么是良好的学习习惯?我向学生做了如下具体解释,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几个方面。

(2)制定计划使学习目的明确,时间安排合理,不慌不忙,稳扎稳打,它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和克服困难的内在动力。

但计划一定要切实可行,既有长远打算,又有短期安排,执行过程中严格要求自己,磨炼学习意志。

(3)课前自学是学生上好新课,取得较好学习效果的基础。

课前自学不仅能培养自学能力,而且能提高学习新课的兴趣,掌握学习主动权。

自学不能搞走过场,要讲究质量,力争在课前把教材弄懂,上课着重听老师讲课的思路,把握重点,突破难点,尽可能把问题解决在课堂上。

(4)上课是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的关键环节。

“学然后知不足”,课前自学过的同学上课更能专心听课,他们知道什么地方该详,什么地方可略;什么地方该精雕细刻,什么地方可以一带而过,该记的地方才记下来,而不是全抄全录,顾此失彼。

(5)及时复习是高效率学习的重要一环,通过反复阅读教材,多方查阅有关资料,强化对基本概念知识体系的理解与记忆,将所学的新知识与有关旧知识联系起来,进行分析比较,一边复习一边将复习成果整理在笔记上,使对所学的`新知识由“懂”到“会”。

(6)独立作业是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灵活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新知识的理解和对新技能的掌握过程。

这一过程是对学生意志毅力的考验,通过运用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由“会”到“熟”。

(7) 解决疑难是指对独立完成作业过程中暴露出来对知识理解的错误,或由于思维受阻遗漏解答,通过点拨使思路畅通,补遗解答的过程。

解决疑难一定要有锲 而不舍的精神,做错的作业再做一遍。

对错误的地方没弄清楚要反复思考,实在解决不了的要请教老师和同学,并要经常把易错的地方拿出来复习强化,作适当的重 复性练习,把求老师问同学获得的东西消化变成自己的知识,长期坚持使对所学知识由“熟”到“活”。

(8)系统小结是学生通过积极思考,达到全面系统深刻地掌握知识和发展认识能力的重要环节。

小结要在系统复习的基础上以教材为依据,参照笔记与有关资料, 通过分析、综合、类比、概括,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以达到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的目的。

经常进行多层次小结,能对所学知识由“活”到“悟”。

3.循序渐进,防止急躁 由于年龄较小,阅历有限,为数不少的初中学生容易急躁,有的同学贪多求快,囫囵吞枣,有的同学想靠几天“冲刺”一蹴而就,有的取得一点成绩便洋洋自得,遇 到挫折又一蹶不振。

针对这些情况,我们让学生懂得学习是一个长期的巩固旧知、发现新知的积累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为什么初中要上三年而不是三天! 许多优秀的同学能取得好成绩,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的基本功扎实,他们的阅读、书写、运算技能达到了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熟练程度。

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抽象逻辑思维的训练和培养。

要针对后进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不适应数学学习的问题,从初一代数教学开始就加强抽象逻辑能力训练,始终把教学过程设计成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探求知识的过 程。

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知识,还学到了数学的基本思想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较好的基础。

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相联系的,任何认识过程都伴随着情感。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8)

1.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能正确解答分数连除、乘除应用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解题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使学生掌握分数连除、乘除复合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

(一)找准单位“1”,并列式解答.

1.一袋面粉重50千克,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2.一条路修了200千米,正好占全长的  ,全长多少千米?

3.白兔有40只,白兔只数是黑兔只数的  .黑兔有多少只?

(二)光明小学美术组有30人,生物组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航模组有多少人?

例4.光明小学航模组人数是生物组的  ,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航模组有8人,美术组有多少人?

1.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说说这道题里有哪几个数量?

(1)航模组的人数是生物组的  ,应该把谁看作单位“1”?生物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2)生物组人数是美术组的  ,应把谁看作单位“1”?美术组的人数看作单位“1”

(3)哪两个组的人数有关系?航模组的人数与生物组的有关,生物组的人数与美术组的有关,

生物组的人数×  =航模组人数,航模组人数是8人.

商店运来一些水果.梨的筐数是苹果筐数的  ,苹果的筐数是橘子筐数的  .运来梨15筐,运来橘子多少筐?

例5.商店运来一些水果,运来苹果20筐,梨的筐数是苹果的  ,同时又是橘子的  ,运来桔子多少筐?

1.找出已知条件和问题.

2.找出分率句,找准单位“1” .

3.分析数量关系.

(1)苹果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梨的筐数有关系.苹果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苹果的筐数×  =梨的筐数

(2)梨的筐数和哪个量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和橘子的筐数有关.橘子筐数的  是梨的筐数,即:橘子的筐数×  =梨的筐数

(3)梨、苹果、橘子三量之间是什么关系?

(4)你能列出等量关系式吗?

苹果的筐数×  =桔子的筐数×

1.今天学的应用题和以前几节课学习的应用题一样吗?(有两个分率句)

2.如何分析这类应用题?

抓住分率句,找谁单位“1”,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蔬菜商店运来的茄子筐数是西红柿的  ,运来的西红柿筐数是黄瓜的  .运来茄子21筐,运来黄瓜多少筐?

(二)同学们踢毽子,小红踢了18个,小兰踢的是小红踢的  ,同时又是小华踢的  ,小华踢了多少个?

(三)商店里红气球的个数是蓝气球的  ,是黄气球的  ,有蓝气球240个,有黄气球多少个?

1.一个长方体的宽是长的  ,长是高的  ,宽是42厘米.高是多少厘米?(等量关系式:高×  ×  =宽)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9)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过分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分数乘法应用题、用方程解“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文字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一样,本小节的教学的“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是多少”的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了扩展,从而产生了新的应用题。这类应用题历来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教材安排仍采用先列方程求解的方法,加强了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乘法应用题的联系,重点帮助学生分析题里的数量关系,特别是对单位“1”的量的准确分析,明确它是已知还是未知,以此来确定怎样用方程解。此外也加强了方程解与算术除法解的联系,使学生通过方程解领会此类应用题的特征,学会用算术法直接列式计算。这样既培养学生灵活解答分数应用题的能力,也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的广度。

1、知识目标:使学生学会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并掌握检验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两种方法解答应用题的体会,感受获得成功体会的经历,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有良好的数学情操。

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分数除法应用题,也是由于分数除法意义的扩展,相应的除法的意义的具体含义也有所扩展,而产生新的应用题。掌握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能用方程和算术方法解决,是难点所在。

三、说教法、学法。

为了真正地落实新课程标准,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使探索发现成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让他们主动参与探索学习的过程,变教为主为学为主,提高获取知识的本领,因此本节课我主要采用自主探索的方法进行教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六年级学生已具备了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推理能力,并且仍具有好玩、好奇的特征,因此我主要指导学生采取以下的学法,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以分组合作的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有充分的时间讨论、思考,自己主动的获取知识,获得成功的体验,感到学习带来的快乐,真正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引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是一堂课成功的起点。

该环节主要复习与新知有密切联系的旧知,为新知的探究铺路搭桥,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设计如下:

1、根据题意写出下面的数量关系。

共三个小题,让学生思考后口答,教师板书数量关系。

2、出示与例题有关的分数乘法应用题。学生练习后,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怎样用图表示已知条件和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

对小学生来说,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取新知,就是一种再创造,第二个环节的教学,我设计如下层次展开:

出示例3后,激励: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解决这个难题,开始行动吧!先放手让学生尝试列式计算。教师提示可根据复习题的数量关系式,用未知数X帮助自己解这道题。

在学生计算出例3的结果后,再组织学生分组合作,讨论交流是怎么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我做得对吗?存在什么疑问?

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如何画图表示题意,找数量关系,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该环节是学生学习时的难点所在,只有让学生深入理解题意,了解此类题型的结构特征,把握题中所含的数量关系,才能真正把知识内化为能力,做到举一反三,运用自如。我如此设计,正基于此。这样做既培养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培养了学生的分析推理调整的能力。

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117页的第3题,个别学生板演,教师在学生完成后集体点评,强调学习的难点。

练习的设计要抓基础知识与发展创新能力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发展思维,形成技能的目标。在此环节我设计了如下练习:

1、定位练习。

仿照例3出示类似的两道应用题,要求学生读题,画图,深入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列出数量关系式。强化难点,形成技能。

通过以上练习,促使学生将新的知识溶入到已有认知结构中,以利于更好的迁移和运用。

1、以学生为主体,教学中多次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引导学生把旧知与新知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亲身体验,切实把学生推向学习探索的第一线。体现了“诱思探究”对当代课堂教学的要求。

2、设计多层次,多形式的练习,促使知识的形成和内化。教学中,我做到复习铺垫练,新知尝试练,难点强化练,是练习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全员动手,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得到了落实。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0)

教学目的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2.通过复习,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以及综合能力.

3.通过复习,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的解答.

教学难点

通过复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且能够数量、正确的解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老师这里有两个数,一个是6,另一个是3.你能够用6与3提问并且进行回答吗?

学生回答:

(1)3是6的几分之几?

(2)6是3的几倍?

(3)3比6少几分之几?

(4)6比3多几分之几?

(5)6占6与3总和的几分之几?

(6)3是6与3差的几倍?……

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就来复习分数应用题.(板书:分数应用题的复习)

二、复习探讨.

(一)教学例4.

学校举办的美术展览中,有50幅水彩画,80幅蜡笔画.___________?

1.教师提问:根据已知条件,你都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解答.

2.反馈:

(1)水彩画和蜡笔画共多少幅?

(2)水彩画比笔画少多少幅?

(3)蜡笔画比水彩画多几分之几?

(4)水彩画比蜡笔画少几分之几?

(5)水彩画是蜡笔画的几分之几?

(6)蜡笔画是水彩画的几分之几?

(7)……

3.教师质疑.

(1)5问和6问为什么解答方法不同?(单位1不同)

(2)3问和4问的问题有什么不同?(单位1不同)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百分数应用题

教学内容:教材第87页练习十六第12~16题,练习十六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能正确地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以及工程问题,提高学生分析推理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它们的结构特点和解题思路,能正确解答稍复杂的分数、百分数应用题,提高分析数量关系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复习基本方法

1.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可以按怎样的顺序分析思考?

2.分数乘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是桂树的 ,玉兰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桂树28棵,玉兰树棵数比桂树少 ,玉兰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算式,老师板书,让学生说说怎样想的。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列出的算式为什么不一样?从这里可以看出,分析数量关系时要注意什么?

3.分数除法应用题。

(1)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是桂树棵数的 ,桂树有多少棵?

(2)校园里有玉兰树21棵,正好比桂树棵数多 ,桂树有多少棵?

指名学生口答方程,老师板书。提问:这两题为什么都用方程解答?为什么列出的方程不一样?你认为,这里的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也要注意什么?

4.小结。

从上面两组题可以看出,在分数应用题里,先确定单位“1”的量,如果已知单位“1”的量,用算术方法解答;当单位“1”的量未知时,用方程解答比较方便。分析数量关系时,还要注意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如果问题或已知数量与题里的“几分之几”不对应,就是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解答时先要根据题里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找出相应的数量关系式,然后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或方程解答。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六第12题。

要求学生根据问题列出两个算式。(指名一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式列式的。

2.做练习十六第13题。

(1)指名三人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或方程。集体订正,说出每一步求的是什么。

(2)提问:第(2)题与第(1)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算术方法解答?为什么两题的算式不一样?指出;当所求的数量与分数对应时,就直接用一步计算求出结果;当所求数量与分数不对应时,就要用单位“1”的数量加上或减去几分之几的对应量,求出结果。

(3)提问:第(3)题与第(2)题比,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为什么解题方法不一样?解题时都是按怎样的数量关系列式子的?指出:从这里的比较可以知道,根据单位“l”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可以确定用算术方法做还是用方程解答。但不管用什么方法,都需要先分析,根据数量的对应关系找出数量关系式,再对照数量关系式列式子解答。

3.做练习十六第14题。

让学生说一说这两题的数量关系,强调根据题意,一桶油的重量减去第一次用去的,再减去第二次用去的,就等于剩下的重量。指名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提问:解题过程中有哪些是相同的?哪里不同?为什么?指出: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还要注意题里分数是表示的什么意义,弄清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还是具体数量。

4.做练习十六第16题。

指名两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集体订正,让学生说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提问:这类应用题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四、课堂小结

提问:解答分数、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过程怎样?解题时还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五、讲解思考题

学生读题。提问:第二次降低的是哪个价格的15%?想一想第一次降价后的价格可以看做原价的百分之几?(1—20%)请同学们课后思考一下怎样算,自己试一试。

六、课堂作业

1.完成练习十六第12~14题的计算。

2.练习十六第15题。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1)

235.一船逆水而上,船上某人于大桥下面将水壶遗失被水冲走,当船回头时,时间已过20分钟.后来在大桥下游距离大桥2千米处追到了水壶.那么该河流速是每小时多少千米?

船回头时,水壶和船之间的距离相当于,船逆水20分钟+水壶行20分钟(水流20分钟)=船静水20分钟的路程。

追及时,船追及水壶的速度差相当于,船顺水速度-水壶的速度(水流速度)=船静水速度

因此追上水壶的'时间是20分钟。即水壶20×2=40分钟,被冲走了2千米。

因此水流的速度是每小时2÷40/60=3千米

236.从公路上的材料工地运送电线竿到500米以外的公路一方埋栽,每隔50米在路边栽一根.又知每次最多只能运3根,要完成运栽20根电线竿,并返回材料工地,问如何合理安排,运输卡车的总行程最小?最小是多少?

总共需要送20÷3≈7个往返。先送远的,每次3根,就要少行路程。这个总行程计算如下:

按照19、16、13、10、7、4、1段50米的方法,往返10×7×2=140段。

所以共行500×14+50×140=14000米。

237.王师傅要加工一批零件,若每小时多加工12个零件,则所用的时间比原计划少1/9;若每小时少加工16个,则所用的时间比原来多3/5小时.这批零件有多少个?

工作时间少1/9,说明工作效率提高了1÷(1-1/9)-1=1/8,

说明原来计划每小时加工12÷1/8=96个。

每小时如果少加工16个,工作效率就是原来的(96-16)÷96=5/6,

时间就要增加1÷5/6-1=1/5。

所以原计划的工作时间是3/5÷1/5=3小时。

因此这批零件96×3=288个。

238.甲、乙两人各加工一定数量的零件.若甲每小时加工24个,乙每小时加工12个,那么乙完成任务后,甲还剩下22个零件;若甲每小时加工12个,乙每小时加工24个,那么乙完成任务后,甲还剩下130个零件.问甲、乙各共要加工多少个零件?

如果后来也按照原来的比例来做,甲每小时24×(24÷12)=48个,乙24个来做,那么最后甲还是剩下22个零件。

现在多剩下130-22=108个零件,是因为每小时少加工48-12=36个引起的,所以后来加工了108÷36=3小时。

因此甲要加工12×3+130=166个,乙要加工24×3=72个。

239.甲、乙两个修路队,共同修3600米长的一条铁路.当甲完成所分任务的3/4,乙完成所分任务的4/5又40米时,还剩下780米的任务没完成.甲、乙两队各分了多少米的任务?

如果两队都完成了3/4,那么就还剩下3600×(1-3/4)=900米

说明乙的4/5-3/4=1/20是900-780-40=80米。

因此乙队的任务是80÷1/20=1600米,甲队的任务是3600-1600=2000米。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篇12)

由于小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差,在做题是往往不是对题目进行实质性综合分析,而是单一的联系代替运算分析,孤立地以题目中一些表面的个别的外部因素为依据进行解答;遵循机械的联系,按固定的习惯思路,套用以前熟悉的方法以及所形成的运算定势,思维不能随题目性质的变化而灵活地转移;思维只能随着生活中接触到的事物的发展顺序,由原初条件推向结果,而不能由结果返回到原初条件;思维缺乏逻辑性,不能对题目进行连贯的分析综合活动,注意力容易被情节所转移;思维容易受外界的暗示,不能正确审视自己的运算结果以及根据题目的本质联系来检验自己的思维过程。

因此,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应用题教学,首先是老师要通过分析题意,让学生掌握题目的结构,在让学生根据生活实际来理解题目的具体的数量关系,从中选择正确的运算方法,然后才是计算结果,这样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培养学生的学生的抽象思维,为以后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讲要做到“三帮”:

一、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

应用的难易不仅取决于数据的多少,往往是由应用题的情节部分和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程度所定。同时题目中的叙述是书面语言,对小学生的理解会有一定的困难,所以解题的首要环节和前提就是理解题意,即审题。审题就要读题,读题必须认真、仔细,通过边读边想掌握题中讲的是什么事情,经过怎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应用题的条件。结果怎样,则是所讲的问题。要想弄清楚题中给定的条件是什么,要求问题是什么?不仅要边读边想,在必要情况下还要借助简单的实物图或线段图来辅助理解,这样能把题目里难以理解的内容或抽象的概念简单化,具体化,把抽象的东西摆在眼前,便于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掌握其题意。如小学三年级课本中有这样一道题:鸡有24只,鸭的只数是鸡的2倍,欢鸡和鸭一共有多少只?题中哪些数据与问题有直接联系,哪些没有直接联系,如果在边读边想基础上再加简单的线段图帮助分析,学生就更容易知道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了,否则对于抽象概念能力较差的部分学生就难以理解了。实践证明,学生不会解答某一应用题,往往就是对该题的'题意不理解或理解不透彻。一旦了解题意,其数量关系也将明了。因此,从这个角度上讲,理解题意就等于解答应用题中完成一半的任务。

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解题步骤

学虽然概括解题步骤是在学习了复合应用题时才进行的,但在开始应用题教学时就要注意引导学生按正确的解题步骤解答应用题,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特别是检查验算和写好答案的习惯。

一道题做得对不对,学生要能自我评价,对的强化,不对的反馈纠正,这实际上是一个推理论证的过程。完成列式计算只解决了“怎样解答”的问题,而推理论证是解决“为什么这样解答”的问题。然而很多小学生不善于从已知量向未知量转化,有时又受生活经验的制约无法检验明显的错误,因此,一要教给学生验算的方法,如:联系实际法、问题条件转化法等;还可以先由师生共同完成,然后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进行,最后发展成学生独立完成。

在教学中还经常遇到学生不重视写答案,只写“是多少”就算完了的现象。答案实际上是很重要的,是一件事情的结束。我们做事强调有好的开端,也得有好的结束,那才是一件完整的事,我们做题就同做工作一样,应该有完美的结束。因此,不仅要使学生重视写答案,还要使学生学会写答案。

三、帮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这不仅要求应用题的选材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而且还要求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教学中,要让应用题的情节具有现实性,尽量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除应用题本身的内容要联系实际外,还要扩大联系实际的范围,如在百分数应用题中增加利息的计算,以及一些保险、纳税等内容,从而提高学生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数学是一种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数学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在小学学习期间,数学应用题是培养学生的素质和创新意识的最好途径之一。为此,数学教学应成为能够在生活中实际应用的教学。虽然中国的国情使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改变“一举定终身”的考试制度,但我们更应从提高全民的素质入手。我们的目标是“让孩子们喜欢数学”、“让不同的孩子学习不同的数学”、“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数学”、“大至天文、地理、环保问题、生态平衡问题,小至利率计算、古尸年代测定……均可在数学中找到其应用的踪影。”

总之,从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发展来看,小学应用题教学是整个应用题教学的基础,学生在这个阶段学习中对应用题的结构、基本数量关系和解题思维方法掌握得如何,都将直接影响以后应用题的学习,因此必须从基础抓起,做好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

精选阅读

本文来源:http://www.myq3.com/m/3035.html

  • w
    最简单的数学应用题10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一件工作,甲独做12小时完成,乙独做10小时完成,丙独做15小时完成。现在甲先做2小时,余下的由乙丙二人合做,还需几小时才能完成?解:必须先求出各人每小时的工作效率。如果能把效率用整数表示,就会给计算带来方便,因此,我们设总工作量为和15的`某一公倍数,例如最小公倍数60,则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

  • w
    数学中的应用题模板1500字

    发布时间:2024-02-03

    服装店因搬迁,店内商品八折销售。丽丽买了一件衣服用去52元,已知衣服原来按期望盈利30%定价,那么该店是亏本还是盈利?亏(盈)率是多少?解:分析:要知亏还是盈,得知实际售价52元比成本少多少或多多少元,进而需知成本。因为52元是原价的80%,所以原价为(52÷80%)元;又因原价是按期望盈利30%定...

  • w
    最新比例的数学应用题12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1、学校买来一批书,共1000本,把这批书按3:4:5分给四、五、六三个年级,每个年级各分到多少本?2、(1)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这个果园里共有果树40棵,梨树与桃树各多少棵?(2)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已知桃树有40棵。这个果园共有果树多少棵?(3)果园里梨树与桃树的比是3:5,...

  • w
    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11篇

    发布时间:2024-08-04

    希望这份“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能够达到您的期望让您感到满足,大家写范文是不是无从下笔,毫无头绪?文档处理能力是重要的职业技能之一需加强练习,离开了范文我们写作会感到迷茫。范文提供了大量可供我们选择的框架和模板,请把这篇文章加入您的收藏夹!...

  • w
    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11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我们每天都需要了解不同类别的文章,模仿范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范文的用词巧妙,值得我们参考,在写范文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开始呢?经过反复推敲和修改编辑终于精心打造出了今天的“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如果这篇文章对您有所启示请不要忘记收藏!...

  • w
    数学中的应用题模板8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相应的范文的借鉴很常见,研究范文对我们推动价值观念进步和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你是否正在搜寻相关的范文呢?在网络上看到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介绍了“数学中的应用题模板”,希望你阅读完本文后能够将其收藏起来!...

  • w
    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7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你认为的范文应该怎么去写?当我们写不好时不妨借助范文的力量。背诵范文是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手段,您可以在以下资源中找到涉及“比例的数学应用题模板”相关的资料,无论您需要什么内容这篇文章中都涵盖了!...

  • w
    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9篇

    发布时间:2024-02-03

    只有在思路清晰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写出高质量的文档才有可能,了解和掌握范文的重要性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普遍观念。你是否已经有范文的写作思路了?想了解更多关于“最新数学中的应用题”的内容吗蚂蚁圈小编为您推荐这篇文章,希望您获得了此文所能带给您的知识!...